一、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
低空经济发展需以政策为“压舱石”,通过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(如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)、优化空域管理机制、强化科技创新投入,推动低空测绘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。
多地政府通过开发区试点、产业集聚等方式探索低空测绘规模化应用,如浙江省绍兴市推进实景三维高精地图数字底座建设,为低空飞行提供精准空间数据支持。
产业规模与阶段性挑战
2023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,但行业仍面临空域管理限制、技术标准不统一、安全监管缺位等问题。需通过“试点先行、局部突破”模式,加速测绘地理信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。
二、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
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融合人工智能、地理信息、大数据等技术,成为县域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设施,可实现对全域动态监测的高效覆盖。测绘企业通过无人机执照培训、实景三维数据采集等技术服务,拓展农业、应急、物流等应用场景。
高端智能测绘装备(如测量机器人、北斗导航系统)的国产化替代加速,推动低空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、城市精细化治理等领域的精准化服务能力提升。部分企业已开展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研发,探索“空天地一体化”测绘新模式。
三、标准化建设与生态协同
需加快低空装备与技术标准(如空域管理规范、飞行器安全标准)的制定,推动行业规模化、国际化发展。绍兴市已启动实景三维高精地图建设指南编制,探索测绘数据与低空飞行场景的安全对接标准。
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(如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与南方测绘集团合作)、联合开发特色课程,培养低空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。省市协同机制方面,广东省通过数据共享、应急测绘联动等实践,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创新样本。
四、未来发展:
攻关高精度导航、电池续航、自主避障等核心技术,降低低空测绘装备成本;
深化低空测绘在自然资源监测、城市应急管理、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。
构建“政府引导—企业主导—科研支撑—市场验证”的闭环发展模式,推动低空测绘产业链协同升级。
五、相关上市公司分析
1)核心企业竞争力解析
中无人机(688297)
主营业务聚焦大型固定翼长航无人机系统,产品覆盖军事侦察、边境巡逻等领域,技术壁垒高且出口多个国家26。
经营优势在于深度绑定国家战略需求,但民用场景商业化仍需突破27。
万丰奥威(002085)
全球镁合金深加工龙头,eVTOL飞行器研发领先,2024年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飞行汽车叶轮已通过性能测试35。
核心风险在于技术转化周期较长,短期依赖军工订单5。
光启技术(002625)
超材料技术全球领先,隐身技术适配低空飞行器,2023年净利率达39.02%,但需警惕技术落地不确定性5。
中信海直(000099)
通航运营领域龙头,海上石油业务市占率领先,同时布局低空旅游与应急救援,业务协同性强6。
2)应用场景与细分赛道布局
物流领域
航天电子(600879)
货运物流无人机首飞成功,技术验证进入新阶段6。
天虹股份(02419)
与美团合作推进无人机配送航线商业化6。
救援与应急
威海广泰(002111)
消防无人机市占率超50%,应急救援装备获工信部认证56。
安邦护卫(603373)
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与低空管制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4。
军事与气象
航天彩虹(002389)
彩虹系列无人机应用于民用低空监测,技术适配国土资源勘察等高精度需求67。
航天宏图(688066)
低空气象监测系统应用于地质灾害预警,技术成果获政府项目认可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ifenglu.com/post-179.html
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:
发表评论